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A. 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B.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了各派政治势力的双眼

C. 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 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的被迫妥协

 

D 【解析】2 “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说明孙中山让位是迫于国内各种压力,故D正确;A中必然结果不符合潮流主旨;材料没有提及袁世凯权术信息,故B错误;C中帝国主义支持材料没有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就是非常激进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批判。”材料反映新文化运动重大缺陷是

A. 具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B. 挑战正统的思想权威

C. 针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D. 具有崇洋媚外的特征

 

查看答案

创刊于1904年的《东方杂志》是一本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初期辟有社说、谕旨、内务、军事、外交、教育、财政、实业、交通、商务、宗教、小说、丛谈、新书介绍等15个栏目。这些栏目

A. 信息“杂”反映了客观的实际需要

B. 说明晚清的知识分子实现了言论自由

C. 表明西方文化全面影响了社会生活

D. 可佐证民主共和、实业救国观念盛行

 

查看答案

庄鸿铸在《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一文中指出:“甲午战前,外国侵略者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帝国主义凭借这些新老特权,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扩大商品输出。”其结果是

A. 西方列强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

B. 外国资本主义控制了中国工业品市场

C. 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D. 中国民族工业在多重压力年日益萎缩

 

查看答案

1862年5月8日,敌视太平军的(中国邮报》写道,“断言太平军占据的地区已是赤地千里未免有点夸大其词。他们占领了生丝的主要产区浙江湖州。长期以来运到上海的生丝大部来自他们的占领区;绿茶产区杭州和安徽太平也有相同的情况。”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该报是要揭穿那些敌视太平军的夸大不实之词

B. 太平天国对列强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太平军占领区的农作情况比清政府统治时期好

D. 当时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区的经济秩序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

1842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50卷,“长技”只限于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之后,他将其扩充至100卷,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如美国制度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源

A. 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

B. 意识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

C. 开始反思中英战争的结果

D. 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