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比较,通过比较反映了当时的东西方 中国...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比较,通过比较反映了当时的东西方

中国

西方

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

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A. 文化的交流加深

B.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C. 政体的本质差异

D.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B 【解析】表格显示中国科技注重经验总结,西方科技注重自然科学,说明中西社会发展趋势不同,故B正确;A中交流加深不符合潮流主旨;C中政体不是本质差别;D中科技水平难以分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官方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它刻印的书被称为监本。北宋时曾出现开封、洛阳和商丘三个国子监并存的局面,监本大多出于杭州。这说明北宋

A. 已经普及活字印刷术

B.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 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D. 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从西汉至清朝孔子政治地位的变化,从表中的信息可以得出

时期

政治地位

西汉

皇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东晋

皇帝亲自祭奠孔子

宋代

皇帝下诏必须避讳孔子名字

清朝

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

 

 

A. 专制统治不断走向极端

B. 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C. 中央集权政治不断加强

D. 儒学不断冲击君主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东汉明帝永平八年,楚王刘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汉桓帝一面派人到老子的故乡立庙画像,一面在宫中“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这说明当时

A. 佛教、道教冲击了儒学地位

B. 初步形成三教合流的局面

C. 完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

D. 佛教融合了中国本土文化

 

查看答案

明代著作《五杂俎》中记载:“山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具陈,四远竞凑……京师朔望及二十五,俱于城隍庙为市,它时散处各方,而至此日皆合为一市者,亦甚便之。”由此说明当时的草市

A. 得到明政府的大力推崇

B. 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C. 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

D. 方便了民众的生活需求

 

查看答案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宋代形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经商团体的构成除了职业商人外,还包括军人、官员、皇室成员以及享受国家优惠的宗教人士。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宋代

A. 社会阶层平等的实现

B.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C. 士商阶层的融合汇流

D. 农耕经济的极度衰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