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

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 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

——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

材料二:1956年9月26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透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

——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

 

(1)特点: 主体性(民族矛盾为近代最主要矛盾); 多样性(存在两对主要矛盾: 阶段性或不平衡性(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形式有异或突出程度不同)。 政策调整: ①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北洋军阀与中国人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主要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谋求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发起北伐战争。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③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同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④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人民战争的革命手段推翻国民政府的专制统治。 (2)历史依据: ①建国以来尤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国内的敌我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日益突出; ②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③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解析】(1)特点:根据“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得出主体性(民族矛盾为近代最主要矛盾);根据“‘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得出多样性(存在两对主要矛盾);根据“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得出阶段性或不平衡性(不同历史时期矛盾形式有异或突出程度不同)。 政策调整:根据“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结合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党政策的调整。可分为国民革命运动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分析总结。 (2)历史依据:根据“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概括总结。 历史启示:综合材料,可从正确判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方针,推动社会发展概括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请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材料二以荷兰和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开端,资产阶级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与此同时,科学本身为争得自己的独立地位,摆脱宗教的桎梏,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许多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验科学的兴起,更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为促进实验科学的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由科学家组成的社团,陆续在各国建立。初期科学社团的建立,标志着科学活动方式的转变,即从科学家的个人自由研究转向有组织的集体研究。它使科学成为一种社会建制,变成了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科学家们正是在这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取得了杰出的科学成果。从此,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一摘编自远德玉《科学技术发展简史》2000年第一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并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并概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 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

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

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

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

 

查看答案

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看出

A. 九十年代是民族独立运动的高峰

B. 两极格局导致地区分裂加剧

C. 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发生改变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1946年法国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1390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讷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也都由EDF管理和经营。这一措施

A. 表明法国放弃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B. 适应了欧洲一体化的要求

C. 推动了战后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 体现战后工党的经济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