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

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显露某些民主的、人文的、近代社会的熹微晨光,其在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某些表现就是它的背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载体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文学表达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乎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赞在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邱丽梅(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并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在当时被视为异端的原因。

 

(1)新特点:通俗化(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2)原因:李贽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官府认为李贽“惑世诬民”, 【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文学表达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经济和阶级关系回答。 依据材料二““敢倡乱道,惑世诬民”及李贽的思想主张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苻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捕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的思想能被当时的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在崭新的21世纪,党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新发展表现在

A.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问世

C.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 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查看答案

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

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以上言论出自

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查看答案

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 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 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C. 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 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