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

顾炎武批评明代学风弊病说: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D.强调独立思考,有所创新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并未体现顾炎武对明代学术的全盘否定,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重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经世致用精神,故C项错误;题干中“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牲),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查看答案

王守仁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据此可见

A. 王阳明鄙视孔子为圣人

B. 心学提倡善恶自明为良知

C.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精髓

D. 王阳明背离传统儒学思想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 天人感应

B. 知行合一

C. 经世致用

D. 格物致知

 

查看答案

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来变化气质。上述观点

①体现儒家的伦理道德

②借鉴道家的思想主张

③渗透格物致知的思想

④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白鹿洞学规》指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由此可知,白鹿洞书院的创设精神是

A. 协助士子应举

B. 建立道德典范

C. 支持经学研究

D. 赞助社会事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