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A. 主张经世致用

B. 力挽儒学危机

C. 维护理学正统

D. 反对盲从孔子

 

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关键词“思起而救之”、“不如见诸行事”等可以看出该作者主张经世致用,即为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A项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 法家、儒家、道家

B. 法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墨家、儒家

D. 道家、儒家、墨家

 

查看答案

有英国学者指出:美国霸权已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仍不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己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这表明

A.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B. 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

C. 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查看答案

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 经济的迅速发展    B. 政府权力的增强

C. 经济体制的转变    D. 主动与国际接轨

 

查看答案

从1933年以后的10年内,美国由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多达3556项,联邦行政官僚机构扩大了5倍,罗斯福通过向国会提出特別咨文、写信等方式,把“总统破例向国会提出立法草案”的做法变成了一种经常性的活动,这反映出

A. 新政破坏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B. 新政中存在总统滥用权力的现象

C. 新政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效果

D. 新政使“三权分立”格局面临失衡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对此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各种机器和工具

农机具

 

B./

A.(%)

1912—1916

15956

118

0.74

1917—1921

39269

798

2.03

1922—1926

43074

390

0.91

1927—1931

55192

998

1.81

 

 

A. 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并成为主要劳动工具

B. 农业近代化发展缓慢

C. 民国政府积极倡导农业机械化

D. 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机具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