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A.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C 【解析】1918年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必须交出全部余粮,甚至一部分口粮也要交给国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招致农民的不满,故答案为C项。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是因为具体政策,并非因为苏维埃政权没有得到农民拥护,说法夸张,排除A项;B项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出现这种现象是政策原因,并非农民的自私性,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查看答案

1918年,苏俄规定了8小时工作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到1920年,人们纷纷从贫民窟、地下室和阁楼迁入了设备齐全的套宅内;政府还开始着手医疗改革。这说明苏俄

A.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B.经济体制开始趋于集中

C.初步开始共产主义探索

D.商品货币关系效果凸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6年的出口额为68.5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5.6%。但出口中矿产品比重增加,主要是1973年开始出口石油,从1975年起石油成为出口创汇最多的商品。1953年至1978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比重由1.23%下降到0.75%,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位次由第17位后移到第32位。

——《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有预测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份额将从1995年的3.7%上升到2005年的6.3%,2000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在世界商品贸易中出口排名第七,份额为3.9%,进口排名第八,份额为3.4%。美国商会主席曾称:至2005年,中国加入WTO这一事实会推动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增加140亿美元。专家称,中国市场的开放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美国与欧盟的各服务行业供应商都很看重中国市场对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纷纷表示要进入中国市场或者拓展在中国的业务领域。入世能够拉动中国和各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增长,中国入世会促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份额的大幅度上升。

——《中国为什么要入世》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以某一行业为例,谈谈你对中国加入WTO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经济生活国际程度不断提高,……而经济生活的日益国际化又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经济合作或联合短时期内在全球化范围内难以实现,于是,一些地理位置上相邻,利益相近的国家就开始谋求在局部地区范围内实现经济联合,纷纷建立各种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以满足经济活动国际化和相互依赖加深的要求.

——周敏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材料二 “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垂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断全球化一空前的速度发展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如松材线虫就是中国贸易商在进口设备时随着木材制的包装箱带进来的。目前我国每年由于生物入侵导致的经济和环境损失超过2000亿元。面对这种状况,中国应

A.退出WTO等贸易组织             B.拒绝生物商品的流通

C.加强出入境商品监管             D.限制跨境人口的流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