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建设。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三条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
第十四条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
(1)写出上述材料中这部法律的名称。这部法律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判断材料二中的这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哪一年?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什么制度?
(3)据材料指出这部宪法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邓小平一直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早在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2年,邓小平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尼克松回忆录》)其中“另一个时代”的中国外交的突出特点是。
A. 逐渐倒向美国、日本一边
B. 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 放弃与苏联结盟的外交关系
D. 组织和发起不结盟运动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 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 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 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台湾“头号红顶商人”、海基会原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于2005年1月3日病逝,生前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
B. 促成两岸“三能”逐步实现
C. 坚决反对岛内“台独”势力
D. 率“和平之旅”代表团访问大陆
1987年3月5日香港《星岛日报》报道说:“……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一九九七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此报道说明香港人民
A. 迫切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B. 不支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 企盼获得民族独立和自由
D. 逐渐认可“一国两制’’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