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间中国进口货物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小工具、器材、半成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73

8.1

 

 

8.1

91.9

8.5

83.4

1893

8.4

0.6

 

7.8

91.6

13.0

78.6

1903

15.0

0.7

 

14.3

85.0

22.3

62.7

1910

17.6

1.5

0.1

16.0

82.4

17.0

65.4

1920

28.5

3.2

0.2

25.1

71.5

16.9

54.6

1930

26.9

3.7

1.9

21.3

73.1

17.3

55.8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示例一: 论题: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工业化不断发展。 阐述:图表信息显示1873~1893年中国生产资料的进口值只占总进口值的8%左右,而机器及大工具的进口值1893年只占0.6%,说明国内机器生产的程度很低;1930年生产资料的进口值占到了总进口值的26.9%,机器及大工具的进口值上升到了3.7%,这说明机器生产的程度有所提高;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随之民族近代工业产生;随着清末“新政”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加上甲午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在华进行投资设厂,因而对机器及大工具的需求有所提高。 示例二: 论题:中国近代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方对华经济扩张。 阐述:1873年以前,中国工业仍以传统手工业为主,面对西方商品的倾销,消费资料的进口在进口总值中占绝对比重;1873年后,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机器生产能力提高,从而使消费品原料进口增加,而直接消费资料进口出现下降,这说明近代工业化对西方的商品倾销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方对中国的经济扩张。 (注:“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时候首先从所给表格中提取相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表格显示1873年至1930年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信息,可以从“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工业化不断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方对华经济扩张”的角度提取观点,论证结合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棍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六十一条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第六十八条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

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由于权力分立“把具体不同的、在合法的情况下合理确定为统治权力的‘职能’,交由不同的官员去行使,使得在涉及若干官员的事务上,只能通过他们之间的妥协,才能合法地形成法令”。如果各利益代表对他所代表的利益抱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而不容任何妥协的话,作为这些利益代表的集合的议会,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团结的中心,而且很可能成为社会分裂的发源地。

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政治妥协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以土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对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虽有海瑞、包拯、狄仁杰等能清廉公正,明辨是非,为民申冤的清官,但也有许多不明事理,造成冤案的官吏,其中多是由于昏庸无能和官高民低的官僚主义作风而导致冤狱泛滥的。如《窦娥冤》中的官吏桃杌由于缺乏持平公允之心,耐心细致和全面调查取证的态度,才最终导致窦娥的冤案,如窦娥所叹:“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摘编自武瑞《中国古代冤案的成因分析——以司法审判中纠纷解决为视角》

材料二

1873年(同治十二年),杭州府余杭县豆腐店帮工葛品连突然发病,不治而亡。经查验,知县断定葛妻葛毕氏与前雇主杨乃武通奸,二人合谋毒死葛品连,拟葛毕氏凌迟处死、杨乃武斩首。该判决经知府、按察使、巡抚、学政重审亦未推翻。但杨乃武家人不服,反复上诉,报纸也连篇报道,再加浙籍官员呼吁,递交刑部直接审办,有关人证、文案及葛品连尸棺于是被押送北京。经再次验尸,判明葛品连并非遭毒杀,而是病死。杨乃武和小白菜(葛毕氏外号)冤情得雪,终被释放。《字林西报》在1876年2月16日称:“该案特征在于,他们终于注意到严刑拷问对追究真相如何不起作用,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是,该案是否会促使刑讯被废止,仍是未知数。”

——摘编自五味知子、袁广泉《中国近代杀夫冤案与媒体报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冤案的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冤案得以平反的进步意义。

 

查看答案

1980年7月,习仲勋指出:“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些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清远经验”的特点是

A. 发挥特区示范作用

B. 发扬地方创新精神

C.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D. 加快全面深化改革

 

查看答案

1952年底,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19.41亿美元,其中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这一成绩表明

A. 新中国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完成

B. 经济领域“左”倾思想的发展

C. 我国初步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新中国“一边倒”政策取得成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