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4 明末清初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4

明末清初

地理

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士多德著)

艺术

西方绘画技法、西洋乐器、教堂、圆明园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

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时期或两个时期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一: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体,主持翻译西方著作,19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全面开展,官方译书系统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时代要求。从译书内容看,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重翻译西方思想文化。从作用和影响看,19世纪4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人们解放思想;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有利于中国人的政治启蒙,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民主化的探索;而民国初年的译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综上,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思想和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示例二:中西文化交流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发展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 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反映其向中国传播基督教、进行殖民扩张的初衷;。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知识,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寻求强国御侮,救亡图存之道,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向西方学习,积极参与主持翻译西方著作,从翻译的主体看由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发展到政府主动参与,译书内容不断丰富,由学习西方器物,发展到侧重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作用或影响:有利于启迪人们解放思想;开启中国的近代化并不断深入探索。 总之,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首先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归纳出有效信息,其次结合已学知识进行分析评述。如可以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主持者发生变化,其目的也随之变化、从古代至近代,西学东渐中译书的影响发生变化等角度提炼信息,然后具体分析归纳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向题:

材料一整个20世纪90年代,国内各地区的对外幵放沿着两个主要方向展开:中国政府于1990年4月作出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1993年,国务院又决定对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五市也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这样,长江流域的产业密集带,在浦东这一龙头的带动下,有可能迅速腾飞。1993年,国务院还决定开放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西安等11个省会城市,同时又把沿边省份的4个省会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和石家庄作为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整理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等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面临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邓小平于1992年春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就“市场经济”是不是必然姓“资”,以及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问题,做了淸楚明白的回答,这一论断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模式。

——马远之《世界六百年与中国六十年》

(1)阅读材料一,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共产党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有关市场经济思想的表现,综合材料一、二,简要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有益经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江南地区市镇经济繁荣,尤以苏州府和松江府(今上海附近)为典型:

近代以来苏州府和松江府市镇数量(单位:个)

时间

苏州府

松江府

1551—1722年

128

113

1723—1861年

157

167

1862—1911年

264

369

1912—1949年

283

352

 

 

——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关于台湾同胞到经济特区投资的特别优惠办法》外,各地区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珠海经济特区关于鼓励台胞投资若干问题的规定》。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以往行政法輝定人大立法,从强调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幅放宽。

——摘编自陈祥健《<台胞投资保护法〉的定益及其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市镇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举一例说明创办于苏、松两地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颁布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其意义。

 

查看答案

捍卫统一、求同存异是中国地方管理制度的主旋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习近平在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19世纪40年代初,区区一万多英国远征军的入侵,竟然迫使有80万军队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割让香港岛……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外交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造成图1政治局面的制度因素。依据图2,从区域分布和对象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造成香港问题由来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请举两例说明“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

 

查看答案

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

A. 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B. 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

C. 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

D. 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

 

查看答案

下图是周相《罗马法原论》(上下)的著作目录,由目录可以直接得出罗马法

A. 促进社会稳定,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

B. 打破贵族垄断法律,保护平民利益

C. 强调法律至上,追求公平正义

D. 体现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