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土地私有化确立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抑兼并”政策频频出现,而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

土地私有化确立于战国时期,汉唐时期“抑兼并”政策频频出现,而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推行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

A. 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缓解

B.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C. 地方割据分离势力受到制约

D. 政治权力的分配出现下移

 

C 【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宋代却推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进行思考。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赖以存在和实现对农民阶级统治的根本,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故A项错误;宋朝仍然是小农经济为主,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并没有发生质变,而且在后来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更高的明朝也是抑制兼并的,故B项错误;因为宋初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地方势力在军事、行政、财政、司法等方面受到中央的全面控制,作为其中部分政策的产物,统治者实行了这一土地政策,故C项正确;隋唐时期,随着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就逐渐从世家大族下移到庶族地主手中,而唐朝是抑制兼并的,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措施(     )

A.阻碍了经济发展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C.动摇了农本观念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恭王三年(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A. 丰富了井田制研究的视角

B. 质疑了《礼记•王制》的真伪

C. 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成因

D. 证实了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存在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宋代诗人整体对屈原的关注,造成大规模对屈原的评价是以往任何朝代都不能相比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孰著于屈原呢?……宋代诗人通过对屈原之死、之醒、之流放、之离骚的评价,来表明自己对生死、醉醒、贬放、诗歌的认识。宋虽立国未久,各种危机已暴露出来。这些都激起了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中国历史上文官官僚制度在这时已经成熟,文人士大夫既完全依附于国家政权,又是这一政权的支柱,使他们更具有政治热情,并积极表现自己的欲望。

苏航在《屈原塔》一诗中盛赞屈原:“楚人悲屈原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北宋著名的思想学家李觏在《屈原》一诗中却写道:”秋来张翰偶思鲈,满筯鲜红食有馀。何事灵均不知退,却将闲肉付江鱼”。

———摘编自游筱《屈骚精神与宋代诗人心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诗人整体关注屈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诗人对待屈原自杀问题的态度,并作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5年5月7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在给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布利特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德国重整海军军备虽然侵犯了美国的条约权利,但并不直接影响美国的利益,美国主要关注的是英、日等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军备之间的比例问题应该主要由美国自己作出决定,美国的支持态度无疑给了英国巨大的鼓舞。此后,虽然法国表示强烈反对,但英国仍于1935年6月18日与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该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德国海军军力同英联邦各成员国的海军军力比例为35:100;这一比例是永久性的比例,即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联邦各成员国海军总吨位的35%;德国有权拥有潜艇,且潜艇的吨位可与英联邦各成员国潜艇吨位的总额相等。

——﹣程文进《美国对德国1935年重整军备的反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英法三国对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态度,并分析各自态度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重整海军军备的影响。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中国的工厂工资改革延续了东北解放区公营企业从苏联搬来并最早开始推行的所谓八级工资制。和民国期间混乱的工薪制度的分等、分级不同,它在计算工资时首先按照行业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工人平均工作效率,由高到低划分八个工资等级,并制定工人技术标准,按照工人技术等级和工作好坏评定工资等级。由于标准明确化使得等级上升有了固定尺度,让一部分工人树立了“翻身”的信心,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水平。

为了体现产业之间的工资差别,各大区又确定了各产业的工资“等级”,产业所分类别越高,工资标准越高。根据国家要求,各区将重工业放在重要位置,将矿山、冶铁划为一类产业;机器制造、电力为其次;轻工、纺织则更低一些。政府实际是想改变民国时期产业的关系,体现了国家政策对产业工人工资水平施加的非经济力量。

——摘编自孙洁《1950年代工厂工资改革的利弊及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资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