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周礼》载,周王召见诸侯之时,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往...

据《周礼》载,周王召见诸侯之时,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施以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材料的现象源于

A. 世袭制    B. 宗法观念    C. 分封制    D. 禅让思想

 

B 【解析】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工具,周天子对不同的诸侯的礼节体现了亲疏贵贱的宗法观念,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官爵和权力的继承问题,排排除A;材料和地方管理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权力的让渡,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君王中,每日必占卜,遇事必占卜的君王最有可能是

A. 夏王    B. 商王

C. 周王    D. 秦王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 商夏周

B. 商周夏

C. 夏商周

D. 夏周商

 

查看答案

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大转变的过程,即现代化的过程,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复

杂的

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种现代化模式启动背景的比较

项目

西欧—内源性现代化

东欧—外源性现代化

1.前现代传统结构的状况

多元型等级结构,封建庄园与自治城市并立,新生的资本主义因素从内部引起旧制度转变

一元型专制结构,王权与小农经济牢固结合,旧制度在外来因素的冲击下逐渐解体

2.外部环境

面对相对稳定的分散的农业世界,国际发展差距和技术差局都不大

面对激烈竞争不断扩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发展差距和技术差距愈来愈大

3.人口背景

人口增长出现在工业化启动之后,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5%-15%

人口高增长出现在工业化启动之前,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0%-30%

4.文化背景

同质文化(犹太—基督教文化)的自我革新与扩散

外来异质文化(现代西方文化)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渗透

5.现代化启动的内部条件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

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

6.现代化启动的外部条件

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

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

7.现代化启动的顺序

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导,推动政治

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

8.现代化的中心角色

新兴的市民、商人、企业家、制造商等分散的社会群体扮演中心角色

现代民族国家、改革政党等有组织的社会主导力量

9.现代化的主流模式与战略

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非自住型的中央统治经济或混合经济;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从以上表格的“项目”中任选两个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西欧和东亚的现代化启动进行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他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全面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施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作用。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59年以来,苏联的工业产量逐年从两位数逐步降低,到70年代后期已落到每年3%-4%,而且仍在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量资本倾注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B. 领导人经济政策的调整

C. 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刺激经济的增长    D. 同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