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新唐书》

材料二  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认为,宋代建立制度,指定政策的根本前提是“矫正前代之失”。他说:“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

材料三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矫正前代之失”的措施及其影响。

(2)材料三所指的是什么制度?有什么作用?

(3)为解决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1)问题:藩镇割据问题 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影响:积极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弊端: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2)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三省长官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加强了皇权。 (3)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4)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最后强化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与地方中,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逐渐实现了对地方强有力的控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出现了严重的藩镇割据现象。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以下措施①集中军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相互牵制。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将领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另外,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②集中行政权。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当然这些也可以精简的语言概括: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至于其影响从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消极造成三宂和积贫积弱两个角度组织归纳。 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中的“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可知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其作用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皇权和提高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归纳即可: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3)题依据材料“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可知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朱元璋下令罢除丞相职位,权分六部。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使皇权进一步加强,也可以继续分析从这个措施的消极影响:废除丞相,虽然达到高度集权的目的,但是又导致了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第(4)题依据材料一唐朝的藩镇割据到材料二宋代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可以分析出中央与地方中,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逐渐实现了对地方强有力的控制。从材料三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到材料四废除宰相可知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最后强化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最后被废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能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查看答案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B. 军机大臣的职务大多是皇帝临时交办的

C. 军机大臣只是奉旨办事而已

D. 军机处的设立虽强化了皇权但行政效率低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正确的是

A. 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B. 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 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D. 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查看答案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B.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杂着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 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 隋唐科举制的实行扩大了统治基础

C.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D.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