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八章走向21世纪 一、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八章走向21世纪

一、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左右逢源的中国

三、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相对衰落的美国

——摘自【美】保罗·肯尼迪《打过的兴衰》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一 论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阐述: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 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战后初期,苏联经济得到了一点发展,但受经济体制、美苏争霸等因素的影响,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放缓。虽然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其整体经济实力相对衰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力提升较大。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阐述: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但随着西欧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欧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欧共体(欧盟)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示例三 论题:大国兴衰的启示 阐述:二战使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二战后美苏争霸,致使美国、苏联的经济实力相对削弱,而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使经济快速发展。由此得出的重要启示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称霸,不侵略扩张;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要坚持对外开放,勇于制度创新。 【解析】根据材料中所给信息“走向21世纪”以及中国、日本、西欧、苏联、美国的内容可以判断出材料内容主要侧重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然后由此可以归纳出主题,如“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等。根据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作出简要阐述。比如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化,是由于受到70年代以来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的经济崛起、中国的改革开放等的冲击,以及苏联实力的相对下降甚至解体,使世界日益朝向多级化方向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隋代一统,惩责其非,废九品中正法而创进士科。历代踵行,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顾颉刚《中国考试制度史》序文

材料二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三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泰西(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杈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度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美国总统曾对40多家公司提起了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上述材料说明

A. 美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始终很强大

B. 社会主义深刻影响资本主义制度

C. 垄断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制度调节

D. 工业化实现推动美国民主化进程

 

查看答案

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家庭经济,工人不分性别均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工业革命中,从作坊向工厂渐进转变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以上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反映了

A.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 大量妇女儿童的使用不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C. 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 社会阶层变动推动新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

 

查看答案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仅就亚麻布一项而言,年消费量可达300万英镑以上,而这一巨大的消费量几乎全由法国、佛兰德斯、荷兰和德国提供。由此可推断出

A. 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西葡两国错失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发展机遇

C. 西葡两国同英法荷之间对世界市场激烈争夺

D. 西班牙葡萄牙捷足先得占领了广阔的殖民地

 

查看答案

托马斯·莫尔在其作品《乌托邦》(1516年出版)中虚构了一位航海家的美洲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共选举产生。该材料说明了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巨大

B.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进步思想的产生

C. 莫尔对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D. 宗教改革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