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17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变革从意大利...

14—17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灵感激发了文学、艺术和知识的变革。这场变革从意大利兴起,迅速传遍欧洲,形成传统上所说的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思想革命

 

A 【解析】从题干材料“14-17世纪”“从意大利兴起”可知是文艺复兴运动,A正确;宗教改革开始的时间是16世纪,从德国开始,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排除B、C;D太空泛,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信仰得救;致良知

 

查看答案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概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 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 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 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查看答案

柏拉图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不得回头。结果柏拉图走到麦田尽头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这则故事反映了苏格拉底

A. 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 强调理性,并主张认识自我

C. 对爱情提出更高的美德要求

D. 否认绝对权威,并批判道德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留下饱含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C.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查看答案

1934年,陈寅恪先生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下列能佐证上述论断的是

A. 早期儒学

B. 老庄之学

C. 汉代儒学

D. 宋明理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