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

公元前679年,齐国会盟诸侯达成协定,“市赋(市场交易税)百取其二,关赋(进出口关税)百取其一”。公元前678年,齐国再度会盟诸侯,达成“修道路,偕度量,一称数(统一斤两称数)”的约定。材料反映了

A. 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

B. 区域之间长途贸易兴盛

C. 区域性统一市场日渐形成

D. 齐国通过会盟成为霸主

 

C 【解析】齐国会盟采取改善交通、统一税收、度量等多种方式促进商业经济发展,并非只有交通改善便利了商业发展,故排除A;明清时期,区域长途贩运兴盛,故排除B;通过会盟采取多种推动商业经济发展措施,有利于春秋时期逐渐形成统一的市场,故C正确;材料强调齐国会盟采取的经济举措,而未提及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 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 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 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 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查看答案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查看答案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A.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 老子反对世袭为官制度

 

查看答案

在甲骨文里,“帝”字所象的是架起木柴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于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 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 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 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查看答案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A. 周王室安全

B.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C. 王位世袭制

D. 嫡长子继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