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

先秦时期,某学派提出“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该思想属于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儒家与材料中“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举三者授之贤者”反映了墨家的尚贤思想,故B项正确;道家提倡无为,与材料中“欲其事之成”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强调中央集权,与材料中“举三者授之贤者”不符,故D项错误。所以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 重视思想教化使人向善

B. 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C. 推行仁爱缓和社会矛盾

D. 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天理流行,……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表现。

(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职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理学被成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缺乏理性精神

B. 求善而不存真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查看答案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 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 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 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夫民者,为君者有之,为臣者助君理之”

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

D.“初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