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 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 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 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 国民革命北伐的需要

 

C 【解析】从材料“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判断,该情况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政府宪法的法律效力,故C项正确;AD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故排除;此时中共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以及政权,故B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全面抗战时期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查看答案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其主要依据是

A. 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 《资政新篇》的实施

C.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 是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查看答案

曾任李鸿章幕僚的姚锡光所著《东方兵事纪略》中记载:黄海大战后,李痛署亲起点天津要求决死占的丁汝昌说:“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而征诸李电稿和盛宣怀档案,发现在黄海大战后,李曾电令丁:“寇在门庭,汝岂能避处威海,坐视溃裂。速带六船来沽,面商往诱拼战,渡兵运粮械接济,成败利钝,姑不暇计。”下列关于两则材料的看法不妥的是(    )

A.前者成为李鸿章“避战保舰”政策的重要证据

B.后者与主流观点相悖。应该回避或不予采信

C.后者较前者应更具说服力,可信度更高

D.史料发掘与考订有利于史学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维护

 

查看答案

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从此任接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材料中“现在”时局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外国侵略者开始和清政府勾结

B.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囯的工具

C. 大多省区宣布脱离清朝统治

D. 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寿终正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