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

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

A. 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 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

C. 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 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

 

B 【解析】商品经济发展,更多体现的是市民文化的繁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撇开旧注,自抒新意”、“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兴起,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等一系列探究“理”的方法,培养了文人的思辨精神,故B项正确;民族矛盾,与材料无明显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宋代学者怀疑精神与自抒新意,而不是儒学复兴,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内容及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 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 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C. 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 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查看答案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他将《春秋》中所记载的自然现象,都用来解释社会政治的治乱兴衰。他认为,人君为政应“法天”行“德政”,“为政而宜于民”。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认证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制约了君主的肆意妄为

③促进了道教理论的发展

④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北宋《武经总要》介绍了一种工具的用法,“用时置水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工具的用途是

A. 鼓风冶铁

B. 农业灌溉

C. 斤两测算

D. 方向测定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家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 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

B. 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C. 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

D.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