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 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 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 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C;B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名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居住及租地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门户开放”政策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贫富不均

B. 莠民作乱

C. 民性懦弱

D. 吏治败坏

 

查看答案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B. 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C. 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 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查看答案

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很多地区的宗族组织以祠堂为主要场所,合族祭祖、催收赋税、赈济救助、褒善罚恶。这一现象有助于

A. 制约地方政府权力的膨胀

B. 弥补国家行政力的不足

C. 宗族之间矛盾的妥善处理

D. 完善国家基层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