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有关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统计表(1750---1900年),不能准确...

阅读下列有关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统计表(1750---1900年),不能准确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A. 两次工业革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18世纪以前,中、印生产力水平高于英美

C. 制造业中心有向北美转移的趋势

D. 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工业增长率高于英国

 

B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750年-1900年间,英美的工业生产所占份额不断上升,而中国的工业生产所占份额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爆发,西方国家开始采用机器生产的生产方式,B错误,B符合题意,故选B;A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从表格数据看出,美国制造业产量的份额逐渐超过英国,表明制造业中心有向北美转移的趋势,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出美国制造业产量的份额不断增长,说明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工业增长率高于英国,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A. 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 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规律

C. 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解决办法

D. 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查看答案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1929-1933)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苏联“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意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该表能够反映

1786年

1790年

1800年

1807年

1830年

38

30

9.5

6.75

3

 

 

A. 经济危机导致产品的滞销

B. 市场饱和加剧供求矛盾

C. 技术变革使生产成本降低

D. 政府调控降低商品价格

 

查看答案

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己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A. 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

B. 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

C. 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

 

查看答案

1545年,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的发现和开采引发了震动全欧洲的、持续两个世纪之久的“白银热”。这股“白银热”对历史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拉丁美洲经济的繁荣

C.加快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D.促成了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兴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