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 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 中国现代工业化体系初步建成

 

B 【解析】依据材料“1972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出现与外国的建交热潮,依据材料“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对外开放是在邓小平时期,故A项错误;C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项是在一五计划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应排除。 【名师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972年”和材料“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结合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票……那时的人们可谓视票证为“俞根子”,称之为“票证时代”。这个时期的中国

A. 人们生活水平总体差距不大

B. 个人崇拜思想盛行

C. 绿色军装成为最时尚的服饰

D.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查看答案

1956年某县人均分配口粮401.6斤,现金42.85元,1963年人均分配口粮85.6斤,现金13.15元。造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控制生活资料

B. 生产出现大倒退,经济水平下滑

C. 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人口急剧膨胀

D. “大锅饭”浪费了大量的粮食和其他财物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这类企业

A. 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

B. 使用机器生产,产品供应皇室和贵族

C. 主要存在于建国后的1949---1953年

D. 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部分情况,该图反映了

A. “一五时期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

B. “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比重明显上升

C. 中共八大路线的贯彻使工业比重明显上升

D. 计划经济的实行导致服务业比重基本稳定

 

查看答案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850年

1887年

1914年

1936年

1949年

人口数(千人)

414699

377636

455243

510789

541670

人均收入(元)

43.8

35.9

41.22

50.51

34.98

 

 

A. 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 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C. 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 1936-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