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 孟子的民本思想

B. 荀子的政治思想

C. 董仲舒的新儒学

D. 二程朱熹的理学

 

C 【解析】试题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其目的是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专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礼法并用”,二程朱熹的理学把儒学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对当日政治之狂澜不能挽救只能使明达的人退而为隐士。这一思想应为(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查看答案

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A. “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

B. “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

C. “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

D. “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