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 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

B.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 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

D. 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C 【解析】据材料“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风气的变迁,故C项正确;对辫子问题的态度并不能说明中国由臣民国家变为公民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中国“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 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 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 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 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查看答案

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把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这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强烈反对,并连续6个月拒绝出席会议。最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一项决议,允许共同体成员国行使否决权\,阻止通过有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这表明

A. 法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    B.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共体运行

C. 欧洲进一步合作面临挑战    D. 欧共体内部各国矛盾难以调和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 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B. 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 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 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控制

 

查看答案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A. 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B. 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

C. 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D. 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

 

查看答案

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 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抗衡

B. 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 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 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