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 李耳

B. 朱熹

C. 孟轲

D. 荀况

 

C 【解析】从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看出这是体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观点,故选C选项。A项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D项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性恶论的学说;B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主张格物致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 知之为知之

B. 有教无类

C. 学而不思则罔

D. 因材施教

 

查看答案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康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筑行者.成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制度是?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是?它的依据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