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

1917年4月,李大钊在《动的生活与静的生活》中指出,当今不是西洋“动”的文明依靠中国“静”的文明以济穷救弊,而是须要“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这表明李大钊

A. 主张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

B. 主张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

C. 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

D. 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

 

D 【解析】“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表明李大钊主张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要以西洋文明推动中国文明进步,并非相互借鉴,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洋文明与中国文明“平等结合”,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排除C。 【名师点睛】 尊重材料是解题的关键,材料不能体现出中西文明应相互借鉴、平等结合、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静”文明,排除A、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髙谈‘保存国粹’。”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称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这表明胡适

A. 希望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B. 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

C. 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

D. 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

 

查看答案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查看答案

在晚清青年一代的阅读目录中,立宪机关报与革命机关报一起出现是很常见的事。胡适指出二十世纪初年梁启超先生“虽不曾明白提倡种族革命,却在一班少年人的脑海里种下了不少革命种子”。材料反映了当时青年

A. 认清了立宪与革命的本质不同

B. 积极宣传各地各类报刊信息

C. 通过立宪宣传形成了革命思想

D. 并未将立宪与革命绝对对立

 

查看答案

洪仁玕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而骆秉章则将原来的

《英吉利夷船入寇记》改为《洋务权舆》了。这表明了

A. 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 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 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髙

D. 傲慢自大的观念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

类别

数量

比重

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

399

70.4%

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

113

19.9%

 

 

A. 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

B. 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

C. 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

D. 资产阶级主导了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