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订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该学制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法规、共计22个,明确规定,学堂教育从蒙养院开始,相继分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类似于现在的研究生教育)。1905年12月清政府谕令设立学部,序列礼部之前,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之后又建立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

——《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

材料二1872年,日本创立近代教育制度的《学制》颁布,它模仿法国式的教育制度,是日本教育西洋化的第一步,但这个开始却是以失败而告终。1886年初,《学校令》颁布,它建立起了一个以小学为基础的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直系是高等小学,到寻常中学,再到高等中学,最后到帝国大学;旁系则是高等小学到寻常师范学校,再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为了把军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意识里,1890年,天皇颁布了《教育敕语》,提出日本“国体之精华”乃忠孝二字,教育以培养忠臣孝子为出发点;以孝、友、和、信、恭、俭等十大德行,为所谓“德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敕语》被视作国家的“第二宪法”而倍受重视,它具有了超越其他敕令或法令的地位,在教育问题上既具有最高权威性,又具有不可修改性。

——《从西洋化到日本化: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不同影响。

 

(1)相同:受西方影响;由国家主导(国家建立教育机构);以颁布法律的形式促进改革;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系统;在课程设置上都受本国文化影响。 不同:中国教育改革既模仿西方,又结合本国文化;日本教育改革走了一条从西洋化到日本化的道路,日本教育存在着军国主义教育。 (2)影响: 中国:培养了近代化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壮大了知识分子群体;传播了西方文化,开了风气;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教育系统;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爆发。 日本:推动了日本近代化,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军国主义给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教育的发展。从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各自的历史影响来分析。 (1)从材料“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订的《奏定学堂章程》”“日本创立近代教育制度的《学制》颁布,它模仿法国式的教育制度”可以看出两者都受西方影响,都由国家主导,以颁布法律的形式促进改革;从材料“该学制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法规、共计22个,明确规定,学堂教育从蒙养院开始,相继分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建立起了一个以小学为基础的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直系是高等小学,到寻常中学,再到高等中学,最后到帝国大学”体现出两者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系统;材料“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提出日本“国体之精华”乃忠孝二字,教育以培养忠臣孝子为出发点;以孝、友、和、信、恭、俭等十大德行”体现出两者在课程设置上都受本国文化影响。并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日两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

 

查看答案

李际均在某一文章写道:“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领导权已经不再受到广泛拥护……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代表我们的已经不再是自由女神,而是阿布格莱布监狱里受虐的囚犯’。”这说明了

A. 利益间对立是引发冲突的根源

B.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C. 美国政治军事优势已成过去式

D. 建立国际军事新秩序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 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B. 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C. 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D. 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

目前俄罗斯教科书修订专家组一致认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所经历的是苏联现代化道路的一种选择。这一评价

A. 积极肯定了斯大林模式

B. 认为苏联20世纪30年代已实现现代化

C. 满足了俄罗斯政治需求

D. 意在说明苏联现代化道路具有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构建民权政府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