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

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D 【解析】 试题分析:周的宗法制是基于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实现了家与国的相结合。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源,并未维持家国同构观念维系,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并非沿袭西周的宗法制,故B项错误;三公九卿体现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逐步确立,并非宗族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中“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体现秦和汉初,中央管制受到宗法制的影响,而且以政府机构为切入点,考察政治制度的演变,同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汉确立和发展的,故D项正确。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政治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

A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

B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

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

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

 

查看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由此说明秦始皇

A. 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 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 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 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查看答案

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 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 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查看答案

《史记》载: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这说明李斯认为

A. 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

B.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C.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

A. 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 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

C.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

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