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1654~1722年)时“富商大贾数千里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1654~1722年)时“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这些商人从江南地区收买棉布、丝绸、食盐、粮食、竹木、茶叶、颜料、棉花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贩往各地,加强了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他们一般自称某省某府人,讲着家乡的方言……这些人背井离乡,常年奔波于道途之中,需要成群结队,以相互照应;尤其是因为商业的竞争,而必须形成团队的力量,所以一般以家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又以同乡关系为背景,结成团体,俗称“客帮”。这种客帮商人在全国范围内长途贩运货物,形成了各自的商业网络。为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商业利益,他们在经商的城镇建立会馆,他们还与当地官场、民间密切往来,以取得当地政治、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贸易规模和市场的扩大打破了中古社会自给自足、封闭的自然经济。贸易的发展最重要的结果是造就了一支新的社会力量——商人阶层,并逐渐在西欧社会发挥着主导作用。为提高商业效率和收益,商人在贸易实践中还创造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如合伙制、特权和特许公司,股份公司等。……15至18世纪是商业居主导地位的时代,贸易尤其是对外贸易不仅对商人至关重要,它尤其与民族国家的繁荣联系起来。……贸易发展的结果是商人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阶级的兴起,依靠经济实力,商人阶级逐渐成为一支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政治力量,开始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商人还热心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通过资助公益事业表达他们对社会的关爱,借此赢得良好的声誉,进而提高其社会地位。

——摘编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中国“客帮”与西欧“商人阶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

 

(1)“客帮”特点:封建式的商人群体;主要从事贩运贸易;地域色彩、血缘色彩浓重;重视协调社会关系。 “商人阶级”特点:新兴政治力量并逐渐主导国家政治生活;采用新的商业组织形式,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关爱社会。 (2)作用:“客帮”是封建性的商人群体,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其财富大多没有转化为资本,投资到生产领域,而是用来买田置地或其他用途。因此,他们没有冲出封建的藩篱,也没有形成新的政治力量,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商人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产生,推动了人文主义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深入。因此,“商人阶级”在西欧社会的最初转轨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解析】第一小问“客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贩往各地,加强了全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以取得当地政治、社会力量的支持”的信息归纳回答;“商人阶级”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创造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影响力的新兴政治力量,开始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等信息归纳回答。 “客帮”的作用联系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以及投入经济发展的限制等角度思考回答;“商人阶级”的作用联系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从政治、经济发展以及思想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土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大宪章》共63条条款,部分如下:第12、14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国公意许可”,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30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61条:贵族须推选出25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63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

——据程汉大《〈大宪章〉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共同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1990年莫斯科的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数千人排着长队等待就餐。一位公民回忆道:“我们在烈日下等了8个小时,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为了获得配给的糖和茶叶,我们经常要站上几天。”这反映了

A. 快餐业开始改变苏联人的饮食习惯

B. 苏联政府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本

C. 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 苏联经济结构失调的局面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

在1979年大选获胜后,撒切尔夫人就声称“成千上万住在市政建房和新市镇中的人们第一次投票支持我们,是因为他们想要有购买他们自己住房的机会”,随后撒切尔夫人进行了“政府向后撤”的公有住房私有化改革,并贯穿她的三届任期。撒切尔夫人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A.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失去活力

B. 经济危机无法支持政府高福利

C. 满足人民的需求以求赢得竞选

D. 私有化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查看答案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 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 建立福利制度

C. 创造企业复兴条件

D. 缓解失业压力

 

查看答案

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据此判断当时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

B. 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

C. 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

D. 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