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下列观点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B. 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C. 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 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顺应了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比分封制进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建之失,其专在下”指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过度分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肯定了“郡县”的优点,“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有深刻的评价,这说明他对新政治体制的渴望和探索,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正确理解该信息的含义,“封建”指分封制,“郡县”指郡县制,学生应该掌握两者的内容和区别,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查看答案

某同学撰写的研究性论文中,包含有以下关键话语: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等。据此判断,该研究性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A. 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 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查看答案

某历史老师在讲解《新航路开辟》一课时,运用多元史观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符合“文明史观”的是                                      

A.世界各个地区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成为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

B.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落后地区的开发

C.加速了不同文明碰撞,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会合交融

D.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都尉汉朝官名。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

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

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