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礼乐制度

 

A 【解析】从材料“于礼有不孝者三”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可以看出古代讲究血缘关系的传承。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二者都讲求血缘关系的传承,故答案为A项。B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体制;C项错误,世袭制是指的王位传承制度;D项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 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查看答案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B. 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

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 丁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事

 

查看答案

《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有制

④私有制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君主专制孵化时期,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独尊儒术是百家争鸣的恶性演进。据此可知:

A. 法家思想为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B. 百家争鸣为君主专制提供了思想源泉

C. 春秋战国时期是文化自由时期

D. 法儒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在《国语》等先秦古籍中,学者研究认为:铁被称为恶金,青铜器被称为美金,这种区分主要在于两者:

A. 工艺制作不同

B. 促进了社会转型

C. 用途不同

D. 材质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