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

民国初年到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 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 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 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A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民国初年到1920年和1927—1936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1920年和1927—1936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1920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所以选择A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 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B. 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 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D. 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查看答案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D. 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党的基本路线、完成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已经衰落

B.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C. 民营手工业开始发展

D.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 ①③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

——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宗教题材的艺术品”在立意上有何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