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一(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三清代学者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1)结合示意图,说明秦朝是如何做到“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

(2)与以前的朝代相比较,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3)自秦至清,中央机构设置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1)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设置丞相等官职机构,负责各项具体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 (2)明朝取消宰相职位,权分六部,明朝时期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3)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图片涉及到皇帝制度、三公中央机构,还涉及到地方的郡县制度,在解答时围绕着上述制度进行论述即可。 (2)明清时期中央机构的变化主要突出明朝时废除丞相而清朝时则设立军机处即可。 (3)中央机构设置变化的目的的答案是固定的,就是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机构的变化最终是要把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个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亦如己愿。”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A. 以广建封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B. 以分封的办法抚慰了异姓功臣

C. 彻底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D. 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削弱地方王国实力

 

查看答案

王亚男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说:“纵观中国官僚制度……每经一个朝代,表面好像是多一次重复,多一次‘再生产’,但仔细观察起来,其内容是代有变更。”下列制度符合既是“重复”,又是“再生产”的特点的是

A. 郡县制度

B. 郡国并行制

C. 刺史制度

D. 行省制度

 

查看答案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认识正确的是

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分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 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 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 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