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生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他看不惯宦官当权的种种污浊不堪的行为,也不善于迎合上级长官的意旨,多次被迫离职赋闲。

徐光启做学问非常勤奋,他每天黎明时分起床,将书室打扫干净后,就坐在书桌边,孜孜不倦地读书、计算、写文章,直到夜半时才去休息。徐光启跟随当时在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

徐光启亲自品尝各种荒年被用作食物代用品的东西,系统加以筛选,总结出:吃树皮只能吃榆树皮,吃树叶只能吃槐树叶,吃草子只能吃野稗、蓬蒿、苍耳子等。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历代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总汇。在明代历史上,他是与李时珍并列的科学巨人。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徐光启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从徐光启身上汲取哪些正能量?

 

(1)西学东渐的前驱;明代的科学巨人。 (2)爱国;正直;开放视野;创新意识;务实爱民;勤奋严谨。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徐光启跟随当时在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合作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在明代历史上,他是与李时珍并列的科学巨人”可知其历史地位。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看不惯宦官当权的种种污浊不堪的行为,也不善于迎合上级长官的意旨”可知其正直;根据材料“徐光启做学问非常勤奋” 可知其勤奋;根据材料“徐光启跟随当时在华的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知识”可知其视野开阔,创新;根据材料“他编撰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历代农业科学研究成果的总汇”可知其务实爱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迅速崩溃,亚洲、非洲出现了大量的民族独立国家。受亚非会议精神的鼓舞,南斯拉夫、埃及、印度等国反对美、苏等大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主张加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1961年,南斯拉夫等国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要求根本消除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实现持久和平。从此,不结盟运动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此后,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不结盟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反对霸权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反对战争威胁,要求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摆脱新老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压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秋序。

——摘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结盟运动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初,中央一级的商税管理机构是三司,三司的最高长官为三司使,三司使又称计相,是管理财税的第一人,三司下面具体由盐铁司负责商税,盐铁司使或副使是商税的具体负责官员,下属的成员过多,行政效率低下。宋神宗对商税管理机构进行改革,把三司裁并于户部,中央财政管理主体发生变更,户部登上管理财税的舞台。全国各地的商科具体由户部中的金部主管,由户部的尚书侍郎总领,其下金部郎中、金部员外郞具体主管,共有70多史官吏。而京都的商税管理权则划入太府寺,太府寺卿或少卿就成了京城商税系统的最高主管官吏,宋朝南渡后,宋高宗三年,把太府寺划入户部,自此户部成为宋代商税唯一的中央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红雷《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商税管理机构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税管理机构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

经济状况

外交状况

20世纪50年代

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推行。

国家财经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中苏关系恶化。

这一时期越南、法国、印度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23个。

20世纪60年代

开始提出“八字方针”。

经济经历困难后逐渐恢复。

文革动乱波及经济领域。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这一时期古巴、法国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16个。

20世纪70年代

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经济好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体制改革进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

这一时期西方与中国建交国家达62个。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经济与外交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1851——1873)

5.0

 

3.8

1874——1890

1.7

5.2

12.1(1870——1890)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 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成型

B. 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C. 垄断组织的作用日趋减弱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