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②倡导“待...

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

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B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黄老之学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而①属于“消极无为”的思想,因而不符合黄老之学的特点。②③④均是黄老之学的表现,故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之际的文化,橫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种现点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种观点加以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大的作用。造纸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削除了封建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是哪些人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

B. 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本动力在于四大发明的出现

C.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迈进的步伐

D. 四大发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查看答案

它是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辟杨墨”相类似的所谓“辟佛老”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中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它”指的是

A. 孔子的“仁”和“礼”

B. 宋明理学

C. “大一统”思想

D. 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