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 治之经,礼与刑

B. 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C.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C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法家学说。A项是儒家思想家荀子的主张;B项是道家思想家庄子的思想;C项所述主张为变法革新,符合法家思想;D项是墨子的思想。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 民贵君轻

B. 无为而治

C. 兼爱、非攻

D. 严刑峻法

 

查看答案

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 克己复礼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以法治国

 

查看答案

对漫画《思想家的话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三人是儒家思想家

B他们的主张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C他们的主张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D他们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积极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上述材料认为,百家争鸣出现的文化觉醒,最基本的原因是

A.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形成

B. 贵族中的士阶层地位上升

C. 社会形成重文轻武的氛围

D. 教育不发达造成人才奇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