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科技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科技传播到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912年3月,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特委派了一个由1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黄帝陵祭奠,并带去了一篇气壮山河的祭文《黄帝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重要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而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用来当饭吃。”

(1)以两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说明祭文中“世界文明,唯有我先”的观点。这些成就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火药和罗盘针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说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都出现在宋代。影响:推动了欧洲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举例答案不唯一,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皆可。 (3)科学技术能否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或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发明认知的基础上,概括、综合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两宋时期的科技很发达,说出几个我国领先世界的发明即可,同时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农耕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的转型。 (2)从材料中可直接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举例子可以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任意一个方面进行回答。 (3)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科学的利用受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的制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齐民要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该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该书含有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

该书系统介绍了我国6世纪以前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该书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 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 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 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查看答案

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古代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巨著,其资料被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引用。这本科学巨著是

A. 《授时历》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查看答案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A. 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

B. 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 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的发展

D. 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查看答案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   

①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

②运用圆周率计算谷仓容积

③阅读《伤寒杂病论》

④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