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均选自人教社《历史》必修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何时创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

(3)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现实意义。

 

儒家;春秋;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思想或正统思想 (2)内涵: 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和睦相处; 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和平共处,促成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 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交往、合作发展,达到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 (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解析】依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知是儒家思想;时间从所学孔子生活时代回答;地位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来回答。 依据材料中信息围绕“和谐”理念从“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来阐述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立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夫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为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当时的社会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4)上面的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B. 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C. 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 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查看答案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查看答案

李贽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焚书》、《藏书》,他的意思是:

A. 自谦之词,表示自己的书写得不好

B. 抗议秦始皇焚书坑儒

C. 自诩之词,表示自己的书写得很好,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D. 见解“与世不相入”,必遭焚毁或只能留待后世的人看

 

查看答案

下列明清之际的思想中,最能反映社会生产的时代特色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