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以上诗文的文体是...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以上诗文的文体是

A. 唐诗

B. 汉赋

C. 楚辞

D. 元曲

 

C 【解析】据材料“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楚辞的体例特点,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往往有“兮”字出现,故C项正确;唐诗、汉赋、元曲都没有以上特点,故ABD项都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三  元(杂)剧自文章上言之,尤足以当一代之文学。又以其自然故,故能写当时政治及社会之情状,足以供史家论世之资者不少。又曲中多用俗语,故宋金元三朝遗语,所存甚多。辑而存之,理而董之,自足为一专书。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

时代风貌。(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魏晋风度”在艺术领域的体现。(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杂剧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盛行的经济根源。(2分)

 

查看答案

诗文、书画、戏曲,汇聚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赏下图郑板桥的《幽兰图》。

(1)该作品有哪些特点?(4分)作者在作品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4分)

材料三 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3)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书名

成书时间

价值

《西游记》

明朝

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聊斋志异》

清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儒林外史》

清朝

中国古代一部优秀讽刺小说

《红楼梦》

清朝

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二  《同光十三绝》

材料三  中国有关科技方面的统计

年代

世界重要科技发明(件)

         中国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述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4分)

(2)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呈现出怎样不同的发展趋势?(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