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1)制度:察举制。 作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制度,据材料一中“以魏立九品……宜复古乡举里选”得出应是魏晋以前的选官制度,据材料一中“乡举里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说明,据材料一中“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概括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中“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得出重才德,据材料二中“今立中正,定九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随世兴衰,不顾才实”得出重门第;第二小问弊端,据材料二中“今立中正……高下任意,荣辱在手”、“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概括回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二中“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到材料三中科举制的变化概括得出:据材料三中“大小之官,悉听吏部”得出选官权,据材料三中“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得出社会阶层的对流、统治基础,据材料三中“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得出儒学的地位、官员的文化素质。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个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部分)

请回答:

(1)上述三个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哪一项制度?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朝中央政府的某一项政策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3)材料二、三所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所反映的制度的实施目的是什么?1分。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查看答案

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通过史料发挥想象,作出合理推断。据表1推测最为合理的是   

表1  宋代皇帝御赐神道碑额数量分布

北宋

南宋

皇帝

碑额数(人)

皇帝

碑额数(人)

宋仁宗

24

宋富宗

5

宋英宗

2

宋孝宗

4

宋神宗

6

宋宁宗

3

宋哲宗

14

宋理宗

2

宋徽宗

7

 

 

合计

53

合计

14

 

 

 

 

 

 

 

 

 

(注:御赐神道碑额是宋代皇帝对大臣的一种特殊褒奖方式。)

A. 北宋君臣关系可能较南宋和缓

B. 北宋冗官现象可能较南宋更严重

C. 南宋皇帝可能较北宋积极有为

D. 南宋的奖励可能较北宋更重物质

 

查看答案

《隋书·杨尚希传》记载:“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

B. 官吏的委任超越编制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D. 官民之比畸形发展

 

查看答案

徐天麟《东汉会要》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乃得应选。”这种变化不能反映出当时

A. 孕育了考试制度的萌芽

B. 体现了相对公平竞争的精神

C. 察举制被科举考试所取代

D. 体现了“以文取人”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