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的经济政策不包括: A. 工商皆本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盐...

古代的经济政策不包括:

A. 工商皆本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盐铁官营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和盐铁官营都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故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工商皆本与重农抑商政策相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是个逆向思维的题目,首先找哪些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然后就可以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孕育,夏、商二代开始形成和发展,西周渐趋完备,是一种“邦联”式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学者强调了分封制的哪一特点

A. 集权性

B. 分权性

C. 松散性

D. 落后性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他不仅大力兴修水利、监制军器、改造观象仪器、主管财政等,而且还出使办理边界交涉、坐镇陕西和西夏作战等等,为北宋当朝国家领土的完整建立了不可抹灭的功绩。他“博学善文”,在天文、历法、教学、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水利、兵工、冶金、建筑、文史、乐律等多学科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其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更是概括了他一生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在学术价值上和历史资料上是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吏家庭,从小接受了系统的儒学教育,又随父亲游历四方,见识各地人情事物,大大开阔了眼界。他勤学好问,善于钻研,知识广博,成绩斐然。沈括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强调要“原其理”,“以理推之”,并且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为了正确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沈括不会构泥于现有的别人对于某事物的看法,而是会运用否定与批判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考察,在其谬误分析的实践中,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事物。他被国内外学者推为“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的《梦溪笔谈》被视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摘编自袁运开《沈括的自然科学成就与科学思想》

(l)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沈括的优秀品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仍受《凡尔赛条约》严格束缚的德国,迫切希望苏维埃俄国不加入向它追索赔款的国家行列。苏维埃俄国代表根据列宁的指示,主动建议乘热亚那会议体会之机,在热那亚近郊拉巴洛重开苏德谈判。1922年4月16日,苏德签订了《拉巴洛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互相放弃对于战争费用及战时给双方造成的一切损失的赔偿要求;德国同意苏俄在革命时期把德国在俄国的国家和私人财产收为国有;立即恢复两国的外交及领事关系;在最惠国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是苏德外交的一次胜利,它突破了协约国孤立苏俄压制德国的局面。而协约国指责《拉巴洛条约》破坏了《凡尔赛和约》,并照会德国声称“俄德条约中,凡与现存条约相抵触之条款,均视为无效”。

——摘编自张艳玲等《世界通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拉巴洛条约》与《凡尔赛和约》相比在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协约国指责《拉巴洛条约》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赋役改革自宣德年间开始,发展到万历初年“一条鞭法”向全国铺开,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明代赋役改革以来自民间的白银货币化作为前导,具有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所以通过地方一系列赋役改革,最终导致“一条鞭法”推行全国,赋役白银化,顺理成章地确立了税收和徭役的货币化。这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重要进程。在16世纪初,中国与世界接轨,体现在市场的连接,推动了白银货币化加速进行。明代赋役改革“一概征银”,这是中国税收制度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中国徭役制度由力役向货币替代转变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交革直接推动了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农民逐渐摆脱了土地的束缚而获得独立的自由雇工的身份。这一重大变革,无疑就是英国历史法学家亨利·梅因所谓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也无疑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从人的依附关系向物的依赖关系的转变,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成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改革推动了农业产品必须投放市场,从而促进了农业商品性生产,农民生活日益与市场相联系,使从事工商业更为有利,从而为工商业发展创造了必要前提。

——摘编自万明《白银货币化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赋役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赋役改革产生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文化的产物。比较图8、图9,提取两项有关中西方绘画的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