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人曾说:“(富民)虽田连歼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明清时...

宋人曾说:“(富民)虽田连歼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明清时期的人又说:“夫所谓言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摇役者也。”中国古代”富民”

A. 富民没有特权,只是平民

B. 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C. 是“四民”中的‘士”阶层

D. 像官僚阶层那样拥有免税权

 

A 【解析】材料“富民……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摇役者也”说明中古代的“富民”与平民一样,都没有特权,不是“士”,故A项正确,C项错误;B项错误,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材料“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摇役者也”说明D项错误。 点睛:材料“富民……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摇役者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

A. 由北向南迁徙

B. 迁徒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

C. 加速南方开发

D. 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

 

查看答案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谈论的多是农战、攻伐、且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这反映了秦治国理念的

A. 开放性

B. 务实性

C. 进取性

D. 民本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朝灭亡的认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评述中国古代地方体制:“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这说明顾炎武

A.推崇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B.否定了分封制和郡县制

C.认为历史存在循环发展的倾向

D.分析了中央集权发展史

 

查看答案

西方人认为中国从秦始皇之后,2000年是一个僵化的历史,用黑格尔的话说,中国的时间停止了。西方人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应是

A. 皇帝制度的建立

B. 郡县制的建立

C. 丞相制度的建立

D. 国家实现统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