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D 【解析】试题分析:解题关键是解读材料,材料中要注意两点信息,一是“公天下”的因素,二是“现代行政”的特点。A明显不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又是专制主义制度;C是错误解读;D虽然符合事实,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这表明

A. 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B. 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C. 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D. 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查看答案

下图“□□”中的内容应是

A.监察            B.朝议          C.诏令           D.察举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付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的主要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候,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实际上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等信条,他又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而加尔文派则宣称:如果我们的统治者是暴君或压迫者,那“他们就不是上帝命定的”,因此“我们在拒绝服从并反抗这样的统治者时,并不是在反抗上帝的意志”。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少数英才”唤醒西欧社会采用的基本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出现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人民的诉求。结合材料一,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谈谈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为此,中共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092

19505

19

 

 

材料三在这岁月更新的时候,回顾过去一年的巨大成就,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越发增强了。……我们的事业永远是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时会遇到某些曲折,这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项伟大的艰巨的新事业。

——人民日报社论(1957年元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的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日报社论体现出的心态。结合1956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简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