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内阁制度

D. 军机处制度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王室……政府……君权、相权,互为节制”等可知,这强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而最能代表这一观点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合作,相互牵制,所以答案选B。“三公九卿”是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A项不合题意;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排除C;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关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最常考的考点是其运行机制和作用: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最终集权于皇帝,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代所沿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   )

A. 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 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

C. 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    D. 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

 

查看答案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查看答案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出现于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魏晋时期

 

查看答案

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 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 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 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D. 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汉代丞相犯罪,依“将相不辱”和“将相不对理陈冤”的习惯,不用出庭接受审问;即便重罪,亦由皇帝示意自裁。这是因为

A. 无为而治的推行    B. 重罪轻罚的传统    C. 丞相地位的尊崇    D. 官僚集团的庇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