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 孔子

B. 墨子

C. 普罗泰格拉

D. 苏格拉底

 

C 【解析】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也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注重实利,反对忽视道德,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孔子主张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主张重视道德,反对追求功利,“美德即知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A. 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 儒家传统价值观念发生转变

C. 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 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

A. 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B. 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C. 强调地方应该拥有一定自治权

D. 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查看答案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A. 倡导重德修身

B. 适应皇权的需要

C.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 维护纲常名教

 

查看答案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