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

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治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

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籍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

 

(1)内容: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 (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可以看出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根据材料“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可以看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根据材料“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可以看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从当时角度来看,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有利于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长远来看,则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影响深远。 整体分析:本题引用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内容” “历史意义”的考查,难度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 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对策: 熟悉考点是基础; 多记诵,滚瓜烂熟; 阅读材料有技巧; 首尾句、标点符号; 组织答案须谨慎; 审清题、简单草稿; 要点序号不能忘。 序号化、书写清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1833年8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郭士力任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第二条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三条

1895年8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万国报刊》在北京创刊。

第四条

1905年11月

《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第五条

1931年12月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第六条

1941年5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两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19世纪初,府域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更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均非土著,悉系外来”。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业、酿酒业、榨油业等,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

——据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19世纪时,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其他这类城市,在群集的工厂和烟囱之间,还散落着优美的新居所、俱乐部、交易所、银行、火车站。曼彻斯特已经成了大都市,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其棉纺织业占了英国棉纺织生产的近75%。但是这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进了其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肥皂、染料、墨水的工业,还出现了一批生意兴隆的苏打生产厂家,又促进了橡胶、酿酒业的发展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据理查德·丹尼斯《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的社会地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苏州城市扩张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初苏州和曼彻斯特城市经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8个陆军师集体转业,改编为建筑师。这一决定的目的是

A. 强化海空力量的发展

B. 促进军队编制的完善

C. 减轻军费支出的重负

D. 加强重点工程的建设

 

查看答案

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 《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B. 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的认识

C. 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D. 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查看答案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C.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