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朱元璋即位后,“惩元季吏治纵弛”,决心创立一个清正廉洁的朝廷。为此,他详定了官员考课办法,凡内外官员,根据他们的品秩,由吏部“综其称职、平常、不称职而陟黜之”。……朱元璋还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吏治。他常说:“纪纲法度,为治之本。”……他对贪污的官吏处罚特别重。如果来坐官家的船,携带私物超过三十斤的,每十斤笞十杖,每二十斤罪加一等,最重杖七十。朱元璋整顿吏治收到一定的效果,据《明史·循吏传》记载,“一时守令畏法”, “吏治焕然丕变矣”……朱元璋用重刑惩治贪官,虽对吏治清廉有一定作用,但又不免陷于滥杀,从根本上还是出于对明朝长治久安的考虑。

—— 摘编自自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初廉政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朱元璋吏治改革。

 

(1)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 明初特点:利用严刑峻法来整顿吏治;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 原因:元朝以来吏治松弛,建立廉洁政府的需要;元末明初民不聊生,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阶级矛盾尖锐,维护明朝统治的需要;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 (2)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吏治清廉;阶级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手段残忍,滥杀无辜;根本上还是为了巩固王朝统治。 【解析】(1)从材料中的信息“宋初统治者……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分析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从材料信息可知,明初通过严刑峻法反对贪污腐败,回忆明初政治特点,联系朱元璋对贪污的极端不满等知识回答“明初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评价改革时注意两点,一是辩证分析,二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在结合材料的基础上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回答:取得一定的效果;阶级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但手段残忍,滥杀无辜,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40年代起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5年

开始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朝中期之后宋朝廷出于贸易营收等原因开始支持鼓励,国家和商业力量的合力,使得中国海商成功地参与到以往几代穆斯林商人垄断的海洋贸易中,并超过他们,在此后几百多年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由中国主导国际贸易的时代。

材料三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大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在外夷游弋海上,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中国却在厉行海禁。郑和船队消失后在亚洲海域留下的权力真空,使远道而来的葡萄牙扩张势力所向无敌地控制海洋主导权发展贸易,葡萄牙船队的到来是近代西方扩张的开始。西欧商人的海上扩张,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商业活动常常伴随着战争硝烟和武装抢劫。

——百度百科

1)比较材料一图12、图13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查看答案

在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写道:“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内容最能表明

A.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B. 阶级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查看答案

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我们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材料反映了中共

A. 认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B. 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C. 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

D. 已经从国民革命中吸取了教训

 

查看答案

8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潮期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 社会性质的转型    B. 政府的支持

C. 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D.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