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 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

A.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B. 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

C.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D.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B 【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意味着美国企图孤立中国的政策并没有奏效,而中国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意味着中国实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从而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故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10月旧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A错误;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破的时间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材料只是强调了中国实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决定消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的信息,并没有体现提高新中国国际声誉的信息,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查看答案

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 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 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 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 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A. 政治外交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D. 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查看答案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大幅度削减纸币的流通,以米、油、煤、面粉和棉布五种基本货物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对工人工资进行波动性调整。工人平均工资的数额不断变化,但实际购买力不会下降。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开展工业建设    B. 稳定物价和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C. 应对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D. 团结城市工人反对国民党的统治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者国家”。下述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