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问世后,汉代民间小童大多六岁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常有幼童因书法丑陋,仁顺礼敬不周受体罚。出馆后再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孩童们诵读粗知经书大意即可,“使之乎者也顺口而出,使书上文句如出己口”不求甚解的学习模式为历代延续。至北宋,小童5岁左右进入地方州县设的小学,或地方办的私塾、义学。朱熹编撰《小学》以切合蒙童年龄需要,要求儿童以“志于道”为己任,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并且采纳地方的“宗约”、“义约”,编入教材,使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与同一时期的《三字经》、《小学诗礼》等读物一起成为官方民间共同采用的童蒙教材。

——摘编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二康有为为代表的教育改革家提出废除家庭,以解除封建纲常对孩童的束缚,孩子由政府公育,三岁进入公立怀幼院,教他们图画、唱歌、游戏,六岁进入公立小学,学习世界有形之物,至国家农工商务,以达“养儿体、乐儿魂、开儿智的目的”。陈独秀时期提出儿童教育要德、智、体三育并重。教育之道没有别的,是以发展人间身心之所长而去其所短,竭力与欧美各国公民教育达成的共识。制定教育方针须得结合国情,体现本国特有之教育精神,用科学理性否定尊贤崇古的封建膜拜和虚无缥缈的宗教迷信。反对把儿童塑造出“圣贤人格”,要求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上的独立人格的培养,将改良现实社会作为教育应承担之责任和义务。

——摘编康有为《大同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童蒙教育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与古代童蒙教育相比,指出近代童蒙教育的理念并分析其原因。

 

(1)儒学经典为教材蓝本;注重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引导;注重识字、习字,为书馆教育奠定基础(目的是向专经教育的过渡);名家宿儒参与教材编修;办学形式多样(地方义学、私学、政府官学等多种办学形式);学校教育与地方教化相结合。。 (2)理念:注重用西方教育的理念来培养近代人才 原因:西学东渐,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影响;对儒学体系中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社会运动的推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社会发展对培养近代公民的需要。 【解析】(1)根据“初步诵读《论语》、《孝经》等经典”“接受两年识字、习字为主的学前教育”“进入乡里贤儒创办的书馆”“小童5岁左右进入地方州县设的小学,或地方办的私塾、义学”“采纳地方的‘宗约’、‘义约’,编入教材”概括归纳。 (2)理念:根据“竭力与欧美各国公民教育达成的共识”“将改良现实社会作为教育应承担之责任和义务”提炼概括;原因:可从西方民主思想、教育制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弊端、思想解放、社会性质以及近代化需要角度分析。 【名师点睛】 (1)从材料获取信息概括即可。 (2)理念:由材料关键信息“竭力与欧美各国公民教育达成的共识”“将改良现实社会作为教育应承担之责任和义务”归纳得出;原因:可从中国外国两方面分析,中国方面从社会性质、思想、近代化方面思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通过了《IMF协定第二修正案》,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这说明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影响不复存在

B. 美国丧失了经济霸主地位

C. 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双重保障

D. 各国经济发展独立性增强

 

查看答案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存在分歧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D.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洲一体化进程

 

查看答案

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A. 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 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 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 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那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有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A. 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级尝试

C. 使欧洲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材料反映了

A. 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B. “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C. “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D. 《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