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基于他们 A.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B 【解析】试题分析:晚明风气流于空谈,个个坐而论道,故顾、黄、王提倡经世致用。他们批判的是儒学中不好的一部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儒学,他们根本上是儒学的继承者,总之批判是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D 只是表面现象,不是叛逆,是批判。所以选择B。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太祖朱元璋处理胡惟庸案后为解决丞相专权,废除自始皇来的丞相制度,由一些低级别的翰林学士组成内阁,只是一个给皇帝提供意见的机构,明成祖以后,由于继任皇帝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内阁的成员权力开始扩大,有了票拟的权力,并开始出任一些高级官职,内阁成为明朝统治的核心机构。由此可见明朝的内阁

A. 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B. 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C. 已经成为正式机构

D. 成员权力有所扩大

 

查看答案

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源于元朝,明清两朝得到发展,最终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行政体制。徐元瑞《吏学指南·府号》说:“分镇方面,故为行省。”《元史》《明宗纪》和《达识帖睦迩传》也说,行省官掌“方面之权”,充“方面之寄”,《元史·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此“分镇方面”和“方面之权”体现行省制的特点是

A.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B. 行省是中央派驻机构

C. 行省与腹里互为表里

D. 行省既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也是中央派驻机构

 

查看答案

中国古人以天干地支为年、月、日、时的序号。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说明:

A. 商周时期王权的天命观

B. 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

C. 商周以来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的宇宙观

D.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文献《礼记•礼运》有关“大同”的记述如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所说的“大同”相当于下列哪一时期:

A. 财产公有的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

B. 土地国有、等级有序的西周时期

C. 财产公有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时期

D. 财产私有、等级有序的封建社会时期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敌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是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